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内旅游业的兴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国内旅游业的兴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近代才有旅游活动的兴起和旅游业的萌芽?
中国到了近代才有旅游活动的兴起和旅游业的萌芽主要和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近代后,中国才不闭关锁国,才放眼看世界,经济才慢慢复苏,人们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吃饱了肚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别的需求。
所以经济发展了,人们有消费能力了才可能考虑出去玩一玩,旅游才兴起。
19世纪末为什么旅游业兴起?
1.西方的大众旅游时代逐渐形成 19 世纪是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随着产业革命蓬勃开展,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显著发展的时期。蒸汽机和铁路在那时迅速地发展起来。
2.随着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们在时间和经济上逐渐宽裕起来,旅游人数也随之迅速增长。
3.1845 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立的第一个商业性的旅行社应运而生,成为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
4.旅游服务形成一个独立行业,旅游活动正转变为一种大众参与的社会活动,西方旅游事业进入重***展时期。
中国近代旅游业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中国近代旅游业产生的背景是:1,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2、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3、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
1923年8 月,经当时交通部批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其银行内创办了旅行部。负责办理旅游业务,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旅行社,并开展短途旅游业务。旅行社于 1924 年春组织了第一批出国赴日本旅行的观樱花团。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第三阶段?
分为三个阶段段;
一、起步阶段:(1***8-1987)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其特征是没有市场化,属于***配额,求大于供,外事促内事
二、发展阶段(1987-1992)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和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其特征是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供大于求.
三、稳定阶段(1992-至今)入境旅游逐渐成熟,团队旅游增长缓慢,打破卖方市场,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从国家限制,到不鼓励,出境旅游,目前刚刚兴起,未来会直线上升.
为什么北戴河被誉为中国近代旅游业的摇篮?
时至19世纪下半叶,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的危险。欧美人士(多为传教士)来北戴河传教兼避暑人数增多。伴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并在维新思想的冲击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16日,清***正式批准秦皇岛为“自开商埠”,嗣后不久,又宣布与之毗邻的北戴河海滨(西起戴河口东芝金山嘴沿海向内3华里)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允许中外人士杂居。
北戴河海滨各国人士避暑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确定的各国人士避暑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确定的各国人士旅游地。
在中国近代旅游发展史上,北戴河拥有许多开先河之举:20世纪初,中国第一张旅游招贴画出自这里;1917年,中国第一条旅游铁路专线——北戴河火车站至海滨铁路支线开通运营;1921年,北平(北京)于北戴河海滨之间开辟了中国第一条空中旅游航线;1925年出版的《北戴河海滨志略》是中国早期的优秀旅游导游书;1936年,中国第一个19孔高尔夫球场在北戴河建成。北戴河海滨避暑区的早期开发和在旅游史上的众多先人之举,奠定了北戴河海滨在中国近代旅游史上的显赫地位。
20世纪初,北戴河海滨就被誉为“东亚避暑地之冠”。当时拥有海水浴、网球竞赛、仕女骑驴踏青、莲花石夜晚舞会等“最前卫、最流行”旅游项目。康有为、张学良、徐世昌、周学熙、徐志摩、梅兰芳、吕碧城、英籍作家韩素音等中外名人都曾在这里享受休闲快乐。
1912~1934年到这里避暑的外国人最多时有64个国籍,修建别墅700余栋,这在中国除租借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少有的。
朱启钤先生是开发建设北戴河海滨的先驱。辛亥革命后,少数中国富商和官僚政客在北戴河海滨购地盖房,供避暑之用,但常遭外国人欺侮。朱启钤先生倡导组织成立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与帝国主义者分庭抗争,维护国家***,管理地方事务,谋求公众利益,为北戴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冠名“远东罕有其匹的避暑地”做出了杰出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内旅游业的兴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内旅游业的兴起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